今年年初,跟小小去了一次什刹海。前半程是胡同和灰墙,后半程就见到了声名远播的荷花市场跟后海,还有银锭桥。
根据历史荷花市场仿佛源自明朝,其实自古市场就是国人交易交际的场所,在后海这片富贵的水旁出来这么一个市场就更不为奇了。住在附近的老北京人把光荷花市场俗称“逛河沿儿去”。
当年在前海与西小海之间,有一条南北大堤,从北海后门下坡向西北走去,可以到西岸。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“端午节”开始到七月十五“中元节”,这里辟为临时市场。一些著名饭庄、茶社,如北海公园的“仿膳”、“漪澜堂”、“道宁斋”等也到这里搭棚营业。人们可以沏壶清茶或喝杯酸梅汤,吃京味小吃,如豌豆黄、小窝头、八宝莲子粥,也能吃到褡裢火烧、苏造肉等。也有豆汁(必有焦圈儿、烧饼、辣咸菜丝),煎灌肠,扒糕。据说长堤的东南段也有一些卖民间手工艺品、小百货,甚至旧书及古玩字画的摊子,但比较少。我去的时候那块儿没什么人,甚至没有什刹海体校门口人多,所以很是失望。
再往里就是传说中的后海,路旁一水儿的酒吧、小店,按旁的垂柳当时还刚泛绿,现在可能已经泛黄了。当时最大的感觉就是漂亮,最不爽的就是人多。中国的外国的,走路的逛街的,照相的摆pose的,有正事儿的没正事儿的,都攒到银锭桥上,跟过奈何桥一样……
可是偏偏最近看《哈里波特》的时候,我又找到了这种感觉,在破釜酒吧,人也一样多,可能因为那是英国人的主要交际场所吧。可见我们国人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,把交际跟市场、庙会放一起,英国人就会弄个沙龙、来个酒吧什么的没出息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